「老師,我的『玉』邊仔欠金仔啦!」
幾年前,我曾為教會內一小群因為失學不識字而感生活不方便的老姐妹開辦近兩年的中文識字班,邀請她們每週三下午到教會上課識字以彌補她們不識字的缺憾。
我期待她們每個人至少要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並學會看懂一些生活上常用的菜市仔字,所以課程內容我會教一些蔬菜水果名字,也會教一些教會禮拜常用字,每次課程結束後,我也都會給一些簡單的寫字練習。
當時班上有一位剛從鄉下搬來高雄的老姐妹,因為不識字,也不會寫自己名字,我們只知道她叫「阿玉」,所以就叫她「阿玉姐」。阿玉姐十分單純,又十分可愛,每次交回來的作業都是按字形「畫」得很有趣,不是少一點就是少一撇。
有一次交作業時,「阿玉姐」知道自己會有很多「畫」錯的字,所以一交出作業,她就跟大家說:「阿我唔識字,字差一點阿娘,老師兜賣計較啦!(我不識字,所以字若差一個筆劃而已,就請老師別計較啦!)」
她一說完,隔壁認真的老阿姐就跟她說:「麥賽啦,差一點啊,意思就無同款啦!(不行,差一個筆劃,意思就會不一樣!)」
我就回應說:「沒錯!差一點或差一撇,意思就會無同款喔!」然後我就舉「阿玉姐」的名字為例,跟大家說:「來,恁看,阿玉姐的『玉』和『王』差一點,但是意思是無同款喔!」
想不到我一舉例完,「阿玉姐」就說:「老師啊,我的『玉』邊仔欠金仔啦!(我的『玉』字旁邊少了『金』字啦—原來她叫『阿鈺』不叫『阿玉』)」
她話一說完,另一位老姐妹就說:「厚!擱恭差一點啊賣計較,阿妳的『鈺』跟『王』不只差一點,擱差一塊『金』牌哩,無計較哪會賽?!(呵!還說差一點別計較,妳的『鈺』和『王』不只差一點,還差一塊『金』牌哩,那不計較怎麼可以!)」